据题中的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
光饱和时 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 cm2叶·小时) |
A植物 |
1 |
3 |
11 |
5.5 |
B植物 |
3 |
9 |
30 |
15 |
(1)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 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
(2).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 ,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 跟不上 反应。
(3).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 (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mg CO2/100 cm2叶·小时)
(4)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 ,原因是
Ⅱ. 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 。
(2)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 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大。
(3)研究发现,在其他环境因子相对稳定时,植物根系部位土壤相对缺水是导致气孔关闭的主要因素。请据此推测图中C、D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 ________________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
(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若干,等分为3组,1、2、3组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
|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
||||||
1组:5×10-5 |
2组:5×10-4 |
3组:5×10-3 |
|||||
叶片中X的浓度/mol·g-1(鲜重) |
2.47 |
2.97 |
9.28 |
||||
叶片中的气孔导度/mol·m-2·a-1 |
0.54 |
0.43 |
0.27 |
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A表示,它所固定的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写出图中含有3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3)碳元素在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形式传递的。
(4)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效率大约是。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
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个营养级。
(3)、属于三级消费者。
(4)此食物网中,若食物链的终端为猫头鹰,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
蝗虫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蝗虫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左图),蝗虫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真菌与蝗虫的关系是;蛙与蝗虫的关系是。
(2)当雨量充沛时、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蝗虫产卵数比空气干燥时要。
(3)在干旱的气候下,蝗虫发生量的变化趋势是,可能原因是。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h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10天后,在原地重捕到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为
(2)要使所推算的个体总数与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A.有较多的个体迁出调查区 | B.有较多的个体迁入调查区 |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 | D.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死亡 |
图表示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部位,箭头表示单侧光方向。请分析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A的生长情况是;
(2)B的生长情况是;
(3)C的生长情况是;
(4)D的生长情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