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世纪中期,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短短的数年间,夺走了2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相反,在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儿,兄弟、姐妹、朋友接连去世的不幸事实之后,他们似乎突然顿悟: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久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这说明(   )

A.历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B.历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预呈现一定的无序性
C.偶然因素对历史起到了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
D.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李建德在《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说:诞生于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当时近百年工业革命实践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制度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判断。这里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B.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C.资本主义企业制度 D.资本主义垄断组织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

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 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
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 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

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创刊宣言中提出“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它的软化”。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倡议组建革命军队 B.呼吁进行社会革命
C.创建工人阶级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A.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