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认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 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B.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召开 |
| C.1954年中国第一届人大的召开 | D.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 |
事实上现行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主要将近现代历史看做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必修一)、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必修二)、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必修三)。上述视野属于
| A.现代化史观 | B.唯物史观 |
| C.革命史观 | D.全球史观 |
很多文学家认为,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因此他们在自己作品里表现出颓废或玩世不恭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这些作家倾心表现荒谬、混乱、猥琐、邪恶、丑陋等意识,使作品表现出梦魇的特征。这种文学属于
| A.古典主义 | B.自由主义 |
| C.映像主义 | D.现代主义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散曲反映出元朝的严重问题是
| A.中央集权被削弱 |
| B.民族高压政策导致科举制无法公平选材 |
| C.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
| D.边疆隐患常发,农民起义不断 |
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反映民间风情,此外至今还流传着《白蛇传》、《济公》等民俗文学。这一切都根源于宋代的
|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 B.民族矛盾尖锐 |
| C.阶级矛盾尖锐 | D.理学兴盛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