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会是对人类社会科技与文明进步的真实记录,体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设想一下在这届博览会展出的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种类中,我们不能参观到的是
A.电气产品如电灯、电话等 | B.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 |
C.化工产品如塑料、化肥等 | D.航天工具如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
下图所示事件是日本侵华过程中制造的重大事件,它导致
A.东北三省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B.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
C.国民党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
D.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 |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由良田起程,至郴州,一路民众欢迎,鞭爆劈拍之声,不绝于耳。出村远道恭候,该地农民协会,组织尤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当推湖南第一,而军人尚在梦中,可胜太息。”据此判断,该日记应写于
A.五四运动时期 |
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 | B.发展速度迅猛 | C.资本明显短缺 | D.地区分布失衡 |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