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历史学家胡绳所述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新学伪经考》的刊行 | B.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 |
| C.《中外纪闻》在北京创办 | D.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
|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
|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
|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有关材料中的“他的经济改革”不正确的是
| A.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
| 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
| C.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
| D.推行“新经济体制”,以工业改革为重点 |
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的工业能源是煤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石油作为新能源得到运用
| A.②③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马克思指出:“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
础。”为此拿破仑
①建立法兰西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颁布《民法典》,保障小农土地所有制
③发动对外战争,防止王朝复辟
④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改善与英国关系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堪称是中国历史发展里程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惊人的相似。这指的是
|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
| B.都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
| 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
| D.都包含有实行总统制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