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纬度为25°~30°间等高(深)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③处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气候资源 | B.海盐 | C.锰结核 | D.生物资源 |
①处可能是
A.三角洲 | B.冲积扇 | C.侵蚀平原 | D.洪积坡 |
②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C.温带落叶阔叶林 | D.温带草原带 |
读下图“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A.RS.GPS | B.GPS.GIS |
C.GIS.RS | D.RS.GPRS |
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方便 |
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
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
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
甲 |
乙 |
丙 |
丁 |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
108.8 |
53.7 |
250.8 |
191.9 |
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
1,956 |
977 |
2,495 |
3,150 |
平均每人收获量(公吨) |
121.7 |
140.6 |
6.1 |
79.2 |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
145.6 |
186.6 |
2.1 |
37.9 |
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所应致力的发展方向应是()
A.小农场制 | B.精致农业 |
C.提高人均产量 |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最可能是大规模生产谷物的国家为()
A.甲和乙 | B.丙和丁 |
C.乙和丁 | D.甲和丙 |
丙丁两国的农业特征是()
A.单位面积收获量低 | B.平均每人收获量高 |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 D.农场平均耕地面积大 |
推动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 B.各国经济收入的差异 |
C.各国自然资源的差异 | 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
下列两幅图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关于图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
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
C.石油资源枯竭的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
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
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地形崎岖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