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请以“道德和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人把弯路走直,惊喜于找到捷径;有人把直路走弯,多看了几眼风景。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德国谚语)
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的状态,幸亏思考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根据上述两段话的含义, 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乡下,你会看到各种树,低矮的桃李开出繁花,结出甜美的果实;高大的松、椿,笔挺正直,长得慢,终能参天,成为栋梁;而柔顺的杨柳,婀娜多姿,成为风景。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与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但不得脱离材料的范围与含意;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和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作文
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聪慧。”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诸葛孔明说:“非学无以广才。”民谚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中国农民说:“三代不读书,犹如一圈猪。” 有人说:“读书是与高贵的灵魂促膝交谈,与智者进行深层的精神对话。” 有人说:“读书能让人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
无论伟人还是草民,都站在不同角度,用自身体会或当时的社会背景共同诠释着一个道理: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人变得聪颖睿智。
要求:请以“读书使人明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共40分)
2013年央视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32支代表队共160名初中生展开了角逐。考查的汉字既有“下巴颏儿”等日常生活用语,也有“醪糟”等专有名词;既有“纵横捭阖”等成语典故,又有“捯饬”等方言俚语。最终,杭州外国语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擅长数理化的陆佳蕾猜写出了“婉娈”一词,夺得个人第一名。
这段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