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为5m/s |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 |
C.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m/s |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上 |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把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
关于力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加速度为零,则运动状态不变 |
B.只要速度大小和方向二者中![]() |
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
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加速度在改变 |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图3-1-2
A.一定相碰 | B.一定不相碰 |
C.不一定相碰 | D.无法确定 |
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