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百万英镑左右徘徊,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
C.英国输华商品在头几年之所以猛增,可能是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 |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相互预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
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A.秦汉 | B.隋唐 | C.宋元 | D.明清 |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两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 B.隋唐 | C.宋代 | D.清代 |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图所示的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
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