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直到近代,临沂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 A.儒家思想的熏陶 | B.封建政府的提倡 |
| C.小农经济的稳定 | D.宗法传统的影响 |
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更戍法”带来的弊端,而实行的措施是
| A.保甲法 | B.保马法 | C.将兵法 | D.设军器监 |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以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
| C.否定了科举制度 |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
王安石变法中,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的措施是
| A.市易法 | B.均输法 | C.青苗法 | D.募役法 |
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代 |
收入(单位:贯) |
支出(单位:贯) |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收支相抵 |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A. 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B. “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 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的局面
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