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谷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比隐性性状个体多
B.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
C.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D.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大的一定是显性基因

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其结果是

A.所属基因变成其等位基因 B.DNA内部的碱基配对原则改变
C.此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D.此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

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9/16
B.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与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
C.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tt的配子类型,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在棉花叶肉细胞中,由A、G、U、C、T五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多少种?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由此可推断该雌鼠的突变型基因为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D.X染色体隐性基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