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地点与其所在地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T——热带草原气候 |
B.Q——亚热带季风气候 |
C.R——亚热带季风气候 |
D.S——热带季风气候 |
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的地方是( )
A.T | B.Q | C.R | D.S |
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题。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③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④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 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 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①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②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④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某水系分布图和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降水量柱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洋流是()
A.北半球的寒流 | B.南半球的暖流 |
C.南半球的寒流 | D.北半球的暖流 |
甲地径流量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湿地调蓄 | B.地势起伏小 |
C.水位季节变化大 | D.蒸发旺盛 |
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推测古代和田地区采玉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
A.M河段 | B.N河段 |
C.H河段 | D.R河段 |
古人拣玉,通常自上游向下游行进,同时背向太阳。拣玉最佳时间是
A.日出前 | B.上午 |
C.下午 | D.日落后 |
图(a)为某同学手机显示的在我国某地登山运动轨迹图,图(b)为登山过程中爬坡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同学登山过程中
A.自起点至①地,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 B.从①地至②地的坡度最陡 |
C.沿步道下山比乘缆车下山相对高度小 | D.翻越了海拔414米的山峰 |
该地桃花盛开,由此推断
A.此山可能为北方地区的丘陵 | B.当地传统民居普遍为平顶房 |
C.观赏瀑布尚未进入最佳季节 | D.桃花节可吸引大量海外游客 |
下表为我国某城镇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年) |
常住总人口(万) |
外来人口(万) |
人口年龄构成(%) |
||
0-14岁 |
15-64岁 |
≥65岁 |
|||
2000 |
42 |
2.3 |
19.0 |
72.6 |
8.4 |
2010 |
46.8 |
6.9 |
11.5 |
78.2 |
10.3 |
该城镇2000年至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显示()
A.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导致常住人口总数上升 |
B.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
C.家庭抚养少儿的负担加重 |
D.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是受外来人口增加的影响 |
以下产业有可能促使该城镇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是()
A.金融服务业 | B.汽车制造业 |
C.电子装配业 | D.文化创意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