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回答下列各题。
图1甲岛位于乙岛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的面积大于乙岛 | B.甲岛所在地区的时间晚于乙岛 |
C.甲岛的热带面积小于乙岛 | D.甲岛南端自转线速度小于乙岛南端 |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温度带界线和日平均气温稳定≥10℃日数(圆点)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图示区域温度带界线发生变化的地理背景是
A.气候趋于干旱 |
B.气候趋于湿润 |
C.全球变暖 |
D.全球气温下降 |
图示区域西部温度带界线变化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 B.地形 |
C.海陆位置 | D.人类活动 |
根据温度及温度带界线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柑橘 | B.②③两地气温差异增大 |
C.④地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 | D.⑤地的结冰期逐年缩短 |
随着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不断向郊区延伸,高速公路出入口、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随着集聚区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称“边缘城市”。下图示意美国某“边缘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生产用地 B.居住用地
c.办公用地 D.零售业用地图示“边缘城市”
A.人口的昼夜流动性大 |
B.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
C.空间上和中心城市相接 |
D.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城市大 |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
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
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有
A.地形 | B.交通 |
C.河流 | D.矿产资源 |
该城市石化工业区布局不合理,主要原因有
A.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 |
B.当地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 |
C.常年盛行西南风,易造成城市大气污染 |
D.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
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年降水量及所处温度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对四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
B.乙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
C.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 |
D.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