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下图Ⅰ、Ⅱ、Ⅲ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I阶段中生成NADPH的反应场所为____________,若产生l mol O2,从理论上说则会生成________molNADPH。
(2)若该植株为高粱,则过程③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______→ CO2→______→(CH2O)
(3)图中④和⑤过程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和 。
(4)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I、Ⅱ过程生成的糖通过摄食进入肝细胞后,既可被氧化分解,也可通过⑥形成物质[A]____ ______(填名称)。
(5)当食用高糖类膳食后,还可发生⑦⑧过程,该过程需要肝细胞合成磷脂,磷脂参与方可生成[B]_____ _____ 运出肝脏,否则会形成脂肪肝。
II.下面的甲、乙两图反映了二氧化碳含量和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对温室中的农作物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其原理符合上图中的图 。若要用豆科植物作为绿肥,可能显著增加土壤中 元素的含量。
(2)限制乙图曲线最终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至少两项)。若乙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C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C和30°C,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C,曲线中B点将向 移动,C点将向 移动。
(3)图中的D点时刻,小麦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
(4)乙图中a点与c点相比,C3含量 (增多、减少或不变)
中国古代茶农颇具智慧,能制作出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乌龙茶。为了解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某兴趣小组上网查找资料得知:①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 ②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最关键的便是做青阶段,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出现“绿叶红镶边”。
请结合你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中,茶多酚氧化酶最可能存在于(以上两空均填细胞结构),做青过程中边缘细胞擦伤,有利于茶多酚与茶多酚氧化酶的充分接触。
(2)在做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30~40℃范围内,其原理是,从而使茶叶边缘部分发生轻度氧化。
(3)在炒青过程中,是迅速将温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从而保持茶叶中部茶多酚不被氧化;从乌龙茶制作工艺和效果来推测70℃温度会导致 (填“全部”或“部分”)叶绿素的破坏。
(4)某兴趣小组了解到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之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茶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是多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新鲜茶叶120片,随机分成组,每组叶片数目相同;
②预设实验温度依次为30℃、32℃、34℃、36℃、38℃、40℃;
③将各组新鲜茶叶放入预设温度的恒温箱中,保温1小时;
④观察并统计茶叶变成红色比例。
该实验小组设置的各个实验组之间互为实验。该实验小组在保温1小时后观察发现,各实验组茶叶颜色均为绿色,并无差异。经讨论分析,其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 ;
b、 。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优于双亲的现象。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都可解释杂种优势。
(1)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各种显性基因全聚集在F1引起互补作用。如水稻有两个纯种(P1和P2)的株高均为0.5~0.6米,但性状不同,亲代P1多节而节短,亲代P2少节而节长,杂交后F1集中双亲显性基因,多节而节长,可达1.1~1.4米,表现杂种优势。
(2)超显性假说则认为等位基因的作用优于相同基因,可解释杂种优于纯合亲本。例如:水稻染色体某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A1、A2)各抗一种锈病。杂种后代能抗两种锈病。
①请利用遗传图解和必要文字解释上述假说中的任意一个。(涉及到两对等位基因时可设A、a和B、b)
②若水稻抗各种锈病性状是由于含有特定蛋白质导致的,请根据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来分析杂合体抗锈病能力可能高于显性纯合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水稻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和B与b控制,且A和B控制高产。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的F1,F1自交得F2,F2里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①该育种结果支持以上的哪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2里,中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里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
④若对F2的所有中产水稻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分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的①~⑥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______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图_____;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 _____;图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
(2)如果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图甲中细胞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_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图甲⑥代表的个体最多能产生_________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
(4)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动物实验中,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将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_段受阻。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呼吸作用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两种物质,请写出在光反应中形成这两种物质的反应式:
①;
②。
(2)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条件下测量。
(3)由图丙可知,40℃时,植物体(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填“A”、“B”或“C”)点表示。
(4)用大棚种植绿色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最佳,此时细胞内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5)在图甲和图乙中绘制下列有关曲线:①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请改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并在图甲中再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②在图乙中再绘出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
回答下列关于酶的几个问题:
(1)酶之所以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是因为它能。
(2)图一表示人体某种酶作用于一定量的适宜物质(底物),温度、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一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用虚线表示)
(3)图二可以表示人体在37℃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pH的关系。
A.唾液淀粉酶 | B.胃蛋白酶 | C.胰脂肪酶 | D.呼吸氧化酶 |
(4)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与结果:
①取两个洁净试管,编号1和2;
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 mL 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 mL 20%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1号管,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结果分析:推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两种可能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