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称取25.0g烧碱样品,配成1L溶液;
②用 (填仪器名称)量取10.00mL配制好的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20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其中第2组数据读数如图所示。
滴定序 号 |
待测液体积/mL |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消耗的体积 |
||
1 |
V |
0.50 |
25.52 |
25.02 |
2 |
V |
|
|
|
3 |
V |
1.00 |
25.98 |
24.9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滴定管的读数填写上表。
(2)实验过程中,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浓度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滴定前仰视液面,滴定后平视液面会使烧碱样品纯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 。
(3)三组数据中,因误差过大而应舍去的一组是第 组(填序号),根据合理数据求得该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
根据反应:Zn+CuSO4===ZnSO4+Cu,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
(1)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
(2)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负极。
(3)画出装置图,并标明各部分材料名称。
(3分)有1H216O、D2S、3H218O、S17O2、2H2S、S16O2,其中有种元素,种核素,种分子。
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液体,与氧气或氮氧化物反应均可生成氮气和水。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液氢和肼均可用作火箭燃料。
Ⅰ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g)+
(g)=
(g)+
(g)
= +
(g)+
(g)=
(g)+
(g)
= +
(1)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答2点)
(2)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g)与
(g)反应生成
(g)和
(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H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
,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Ⅱ(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5)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装置示意图。用肼一空气燃料电池做此装置的电源。
①如果A是铂电极,B是石墨电极,C是硫酸—硫酸铵,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利用该装置可制得少量过氧化氢:在阳极上SO42—被氧化成S2O82—(过二硫酸根离子),S2O82—与H2O反应生成H2O2,S2O82—+2H2O=2SO42—+H2O2+2H+。若要制取2molH2O2,该燃料电池理论上需消耗molN2H4。
(6)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丙中溶液的P 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镁化合物和氯气均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镁和氯气反应产物的电子式
(2)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
B Mg与X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 MgBr2与Cl2反应的△H<0
D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
(3)在298K、100Kpa时,在1L水中可溶解0.09mol氯气,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②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平衡将(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不移动”);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的溶解度将,氯气和水反应的平衡常数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③已知: H2CO3HCO3- + H+Ka1(H2CO3) = 4.45×10-7
HCO3- CO32- + H+Ka2(H2CO3) = 5.61×10-11
HClO H+ + ClO-Ka(HClO) = 2.95×10-8
请依据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在下列条件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将少量的氯气通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通常可表示为:,利用此概念可以讨论许多化学问题:
(1)相同条件下,潮湿空气的密度(选填“>”、“<”或“=”)干燥空气的密度。
(2)在一定条件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5O2(g)+4NH3(g)4NO(g)+6H2O(g);假如温度保持不变并充入He,则平衡(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不移动”),
(混合气)将(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B.混合气体的密度 |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