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09年7月27日报道: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新一轮转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 ( )
| A.劳动密集型 | B.知识密集型 | C.资源密集型 | D.动力导向型 |
这样转移的结果是
| 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 |
| B.增加了生产成本 |
| 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 D.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 |
地区的双赢
图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题。
1.甲、乙、丙分别表示()
| A. | 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B. |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
| C. | 死亡率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 D. |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
2.有关我国现阶段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 B. | 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 |
| C. | 劳动力短缺 | D. | 大量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
关于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是()
①自然带沿着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②以热量为基础
③在低纬和高纬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④中纬度不体现此种分异
|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③ |
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题。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形成甲图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流水的侵蚀作用 | B. | 流水的堆积作用 |
| C. | 风力的侵蚀作用 | D. | 波浪的侵蚀作用 |
3.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乙图中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属于水循环中地下径流环节的是()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该城市在路面改造中,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这种改造会使图中四个环节量的变化()
| A. | a 增加 | B. | b 减少 | C. | c 增加 | D. | d 不变 |
图为自北向南移动的冷锋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下列描述与示意图情况相符的是()
| A. | ①表示暖气流 |
| B. | ②气流主动爬升 |
| C. | ③处的气压值低于1006百帕 |
| D. | ④处刮东南风 |
2.冷锋过境后,④处的天气变化特点是()
| A. |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 B. |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 C. | 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
| D. | 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