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1902年,他鼓励留日学生刘成禺搜集资料,写出一本太平天国史来,孙中山先生为之作序。孙中山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号召留学生了解本国革命史 |
B.借用太平天国号召革命党人团结 |
C.借太平天国史事宣传排满反清 |
D.宣传太平天国反抗外国侵略的事迹 |
主父偃劝说武帝“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武帝从其计
A.推行“推恩令” | B.设置刺史 | C.建立中朝 | D.酎金夺爵 |
宋代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其“财也收了”是指
A.设置通判 | B.设枢密院 | C.制钱谷 | D.设三司 |
汉初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矛盾激化的突出表现是
A.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 | B.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 |
C.“七国之乱”的发生与平定 | D.刘邦铲除开国功臣 |
从汉朝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 B.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
C.皇帝与大臣的身份地位不断变化 |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
秦始皇把地方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最重要的保障性措施是
A.设丞相协助处理全国政事 | B.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
C.废分封,行郡县制 | 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