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 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人口数(千人)
414699
377636
455243
510789
541670
人均收入(元)
43.8
35.9
41.22
50.51
34.98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广种薄收”的弊端 D.“地无遗利”的思想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