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下列关于鉴定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所用试剂及出现的颜色,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Ⅲ染液(红色) |
B.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紫色)双缩脲试剂(红色) |
C.苏丹Ⅲ染液(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 |
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
下列关于鉴定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
B.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都需要水浴加热 |
C.斐林试剂的甲液与双缩脲试剂的A液相同 |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到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现配现用 |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用肉眼即可观察 |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应等量混合后均匀再加入 |
D.用于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
现有待区分的、从正常人体采集的两组液体。根据是否有颜色反应而把该组中的不同液体区分开来的检测项目是( )
检测项 |
试剂 |
待区分的样液 |
A |
双缩脲试剂 |
组织液和淋巴 |
B |
双缩脲试剂 |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 |
C |
斐林试剂 |
血浆与尿液 |
D |
斐林试剂 |
组织液与淋巴 |
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不溶于水),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取等量红薯块和土豆块,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加热至60 ℃颜色变化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淀粉不是还原性糖,是无甜味的糖 |
B.休眠的红薯块茎中含有淀粉酶,休眠的土豆块茎中不含淀粉酶 |
C.加入斐林试剂时应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再加入斐林试剂乙液 |
D.由图中曲线可知,60 ℃时红薯中淀粉酶活性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