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文武制度迥异外洋獉狉(草木丛杂,野兽出没)之俗……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庶几取外人知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于相形,斯可有备无患。”以上最有可能是谁的观点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陈独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活动范围广泛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裕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
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