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王彬

①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其他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虽然仔细观察,唐代三百年间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个由清秀到丰肥、穿着由拘谨到开放的渐变过程,但是,给人视觉冲击力最强、最具感染力和令人过目难忘的,还是那些盛唐时期姿态万千、装束大胆、乐观向上的胖美人形象。

②几千年来,中国有着"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念。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工匠们仿照"生人"的模样精心塑造了唐朝的女性形象。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即使被今人誉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态与众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征仍然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③显然,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清晰地反映出,唐人的确崇尚"丰肥浓丽、热烈放姿"。这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然而,这种"另类"和有悖于传统的丰肥之美的魅力,不仅丝毫不逊色于传统的苗条和骨感,而且更具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唐人的"另类"审美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④首先,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第三,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⑤透过唐人独特的审美眼光,不难看到当时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绝不单纯是女性体态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可以说,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每件都是骠满臀圆。而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韩愈有诗道:"书贵瘦硬吾不取",也体现了唐人价值取向由瘦硬向"肥硕"的转变。

⑥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就会发现,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向往的中心。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使唐人崇尚并醉心于一种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而这种美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

1.

"唐朝以胖为美"的原因是什么?

答:

2.

第④节能否放在文章的开头来说明?为什么?

答:

3.

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第③节中"这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并形成了唐代的"另类"审美眼光"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唐代的"另类"审美观点与众不同。
B. 第④节"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中引用诗圣杜甫的诗句,意在说明人们对丰衣足食这一美满生活的向往。
C. 第②节"综观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其装扮袒露而大胆"句中的"大多"一词表明不是绝对的,也有少数留存下来的美女雕像和图画不是这样的,从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D. 第⑤节"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一句中的"这种审美取向"指的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审美取向。
4.

文章说"唐人的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下面不能体现唐人的这种审美价值取向的是(

A. 牡丹 B. 颜书 C. D. 骏马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穷鬼
 【法】莫泊桑
别看他又穷又残废,当初却也有过几天比较好过的日子。
他本是皮埃特村的神甫在一条沟里捡着的弃婴,因为第二天正是亡人节①,因此赐他一个教名叫尼古拉·众圣。他仗着大家的慈悲布施长大,没受过任何教育;15岁那年,村里的面包房老板为了逗笑取乐,请他喝了几杯烧酒。他在通往瓦维尔的大道上,腿被一辆大车碾碎,成了残废。从那以后,他便晃晃悠悠架着两根拐子在路旁那些农庄里串来串去要饭为生;因为架拐日久,两肩就高耸到耳边,脑袋也就好比夹在两座山峰的中间。
在村镇里,人们是不大给他东西吃的;人们太清楚他的为人了;四十年来,老看见他那披着破烂衣衫的残废身体架在两条木拐上面在各家破屋里进进出出,人们早已感到厌烦。那些乡下人老在自己的田边或沟旁遇见他,感到心烦,常常这样高声问他:
“为什么你不到别的村子去走走,老在这儿拐来拐去?”
那时,他总是一言不答走了开去,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对陌生世界模糊的恐惧;穷人害怕的东西何止千百种,陌生的面孔,素不相识的人的斥骂和疑虑的眼光,大道上成对走着的宪兵,这一切都叫他害怕;他见了宪兵常常本能地钻进灌木丛中或躲到小石子堆的后面。
他没有藏身之处,没有家庭,没有茅屋,没有躲避风雨的地方。夏天他到处睡觉;冬天,他异常巧妙地溜进人家的谷仓或牛羊圈里睡觉。
他尽管生活在人群中,却跟林中野兽一样,一个人也不认识,一个人也不爱,在那些乡下人中间只引起他们一种冷酷的轻蔑和无可奈何的反感。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挂钟”,因为他在两根木棍当中摆来摆去,活像悬在木架中间的挂钟。
两天以来,他一点东西也没有下肚。现在没有人再给他吃的了。大家终于不要这个人了,农妇们站在自己门口一看到他,就老远地喊道:
“你还不走开,你这个下流东西!不是三天前我刚给过你一块面包吗?”
他于是架着木拐转过身去,走到旁边的人家,那里,他受到了同样的接待。
妇人们站在各人门口互相表示意见说:
“我们不能整年养着这个一事不做的懒汉啊。”
可是这个懒汉每天都需要吃东西。
他已走遍了圣底赖尔、瓦维尔和皮埃特,没有讨得一个小钱或一块面包皮。
那时正是十二月,寒风在田地里刮着,在光秃秃的树枝间呼啸着;低暗的天空里云块飞驰,匆匆地不知要奔向何方。残废人慢慢地走着,很费力地一先一后移动着两支拐棍,一面用留下的那条弯曲的腿支着身子,这条腿的下端还留着一只畸形的脚,果着一块破布。
他不时地在沟边坐下来休息几分钟。他的昏乱的、沉重的心灵里感到饥饿的悲哀。他只有一个念头:吃;可是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弄到吃。
他在这条漫长的大路上奔波了三个钟头,在雨水泡软了的地上走来走去,疲倦得简直拿不起他的拐子。他摊倒在希盖老爹庭院外面一条长沟的角角上,也不知他在那儿等待什么。
一群黑母鸡从他身旁经过,“挂钟”先是心里什么也不想地看着它们;后来忽然在肚里,而不是在脑子里发生了一个念头;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他感到如果用枯枝生上火,把这些动物弄一只过来烤熟,一定很好吃。
他丝毫没想到他这就要犯窃盗罪了。他抄起了手边的一块石头;他本是很能干的人,扔出去之后,一下子就把离他最近的那只鸡打死了。“挂钟”摇摇摆摆,走去拾他的猎获物。
他刚走到那个头上带着血迹的小黑东西身旁,就觉得有人在背上重重地推了他一下,木拐也拿不住了,身子便跌翻在十步开外。希盖老爹怒火冲天地向这个小偷扑了过来,在这个无力抵抗的残废人整个身上,像发了狂似地打起来。
农庄里的长工们也出来了,帮着东家狠狠地揍这个乞丐。等他们打得累了,才把他从地上抓起来抬走,关到堆木柴的屋子里,一面派人去叫宪兵。
“挂钟”已是半死,躺在地上,流着血,饿得要命。先是黄昏来临了,继而是夜,继而是黎明。他始终也没吃东西。
快到正午的时候,宪兵出现了,那两个武装的人于是毫不客气,抓住了他的肩膀,硬把他架在他的拐子上。
他非常害怕,这种恐惧是对黄色军用皮带的天生来的恐惧,是飞禽走兽遇见猎人时的恐惧,是老鼠遇见猫时的恐惧。他在两个宪兵夹持之下走远了,他的神智已不清楚,他害怕得什么事也不明白了,因此自己究竟遭到了什么祸水也不知道。
傍黑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府的首镇。他从来没到过这个地方。他一句话不说,因为他已有这么多年没跟任何人谈过话,他差不多已经失去了使用语言的能力;他的思想也过于混乱,无法用话语表达出来。
他被关到镇上的监牢里。宪兵们想不到他会需要吃东西,就这样把他撂到第二天。
不过等到一清早,人们来审讯他的时候,却看见他已经死在地上。这多么出人意外!
①亡人节是天主教的节日,在这一天教堂里要为所有死去成圣的人念经祈祷。
“穷鬼”尼古拉在被宪兵被关到监牢前经历了哪些悲惨的遭遇,请分点概括。
“那是正是十二月,寒风在田地里刮着,在光秃秃的树枝间呼啸着;低暗的天空里云块飞驰,匆匆地不知要奔向何处。”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综观全文,“挂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出他的三个特点,并举例分析。
“挂钟”被关在镇上的监牢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把“挂钟”在牢里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小说结尾处,村民和警察们都认为“穷鬼”的死是出人意料的,“穷鬼”的死真的是出人意料吗?请说说你的看法?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汉字听写热背后的文化误区
              宋诗婷 沈硕
  谁也想不到“汉字听写”会成为一种综艺节目类型,而且还如此受欢迎。
  从这一季收视排行榜来看,除《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两档王牌选秀节目稳坐收视率头两把交椅外,《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杀出重围,成为综艺节目时段最大的黑马。
汉字以综艺形式走红,似乎让大家重新发现了方块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网友惊叹于参赛学生的识字能力之余,也发现自己提笔忘字到了何种地步。
芫荽、嘧啶、耒耜、颛顼……在两档节目的现场,演播厅变成了语文课堂:台上的中学生轮番执笔,台下观众在小本子、大腿上比比划划。有人忍不住瞄别人一眼,有人更较真儿,掏出手机查字典。
“汉字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大众喜闻乐见的选拔方式,唤醒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王于飞说。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曾获得“当代汉语贡献奖”的学者毛喻原认为:“文字是用来传播信息的,如果一种文字是因为它书写的复杂性而被珍视,那它本身就是落后的。”他曾在《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汉语的表意局限和方块字的传播困境。
“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曾因创建了“汉字与词源”网站而走红网络,尽管对汉字情有独钟,但他依然觉得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总有一天汉字会被彻底遗忘,就像曾流传3000年的古巴比伦文字一样。
毛喻原和“汉字叔叔”的预言都源于汉语语音和字形的严重隔阂。如今,当我们通过各种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敲着“ABCD”书写汉字时,方块字成了“转码”,是种需要经过拼音媒介才能抵达的存在。
和大多数对汉字危机忧心忡忡的学者不同,毛喻原为这种借路的文明鼓掌叫好。“我从8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中英文打字机,英文打字机只有26个字母,小小的键盘,而中文打字机有上千个按键。”毛喻原庆幸有拼音输入法的存在,把汉字的传播从繁复低效中解救出来。
在《汉字英雄》总决赛的赛场上,人气选手“璺字哥”段智程止步在“海晏河清”的“晏”字上。成语中另外三个字给了他极大误导,他给“晏”字加了三点水。“象形文字严重局限了人们的思维。象形文字是重视觉的,拼音文字是重声音的,图像把人的思维局限于形象本身,而声音会引导人去寻找背后的逻辑和所指。”毛喻原觉得,多数人引以为傲的象形文字正是令中国人思辨能力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曾有网友以解构繁体字的方式来讽刺汉字简化后的文化流失,引起广泛共鸣。毛喻原不以为然:“汉字的真正危机并不是象形文字背后的文化溯源,而是它的传播困境。”“拼音文字因其字形的简单,语言输出的意义和逻辑得到重视,而汉语的字形复杂,我们对汉字本身文化内涵的钻研竟然超越了对它传播效率的追求。”
理查德·西尔斯对汉字追根溯源20多年,他觉得,“繁体字具有表意功”很可能是个伪命题:“象形文字存在于5000年前,2000年前人们用的篆体字还可以看到文字的来源,规范化的繁体字是几乎看不到象形文字来源的。”追踪汉字是理查德的爱好和事业,但他也的确认为,拼音文字优于简化字,而简化字优于繁体字:传播的便捷和精准程度才是衡量一种语言是否先进的首要标准。
《汉字英雄》热播时,节目所考察的汉字难易程度尚可接受,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生僻字一度引发争议:写出“黉桥”、“瘰疬”、“袼褙”这样一辈子用不到几次的字究竟有什么用?
“汉字就像祖母,我爱她,但她总有一天会变老,变没用,然后死掉。”理查德深情地说。
汉字也许不会死掉,至少眼前不会。但显然,汉字的存亡无关书写方式,这些复杂的字形和单薄的语音足以传承厚重的文化才是汉字的未来。
             (选自2013年11月《新周刊》第407期,有删改)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字以综艺形式走红,成为综艺节目时段最大的黑马,俨然已经让大家重新发现了方块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B.段智程在《汉字英雄》总决赛中给“海晏河清”的“晏”字误加了三点水,这个例子表明了象形文字严重局限了人们的思维。
C.象形文字是重视觉的,多数人认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象形文字正是令中国人思辨能力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D.理查德·西尔斯预言“总有一天汉字会被彻底遗忘”,因为汉字的书写方式不足以传承厚重的文化。

为什么“汉字听写”会成为受热捧的综艺节目?
文中说:“毛喻原为这种借路的文明鼓掌叫好。”这里所说的“借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毛喻原要为之鼓掌叫好?
依据文意,“汉字听写热”背后反映了什么“文化误区”?

离太阳最近的树
(1)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2)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我大惊,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3)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4)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得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5)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能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6)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7)连年砍伐,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精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科技的法子——用炸药!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8)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眶,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9)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地?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文章开头交代红柳丛生长的环境有何作用?(4分)
请联系文章内容,赏析第1段中加点的“微笑”一词。
文中对红柳的描述具体而形象,特别是第4-6段,说说这样描述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蕴含什么深意。 (4分)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

爱,有时是一种错误
①这样开始新的一天,已经六年了,只是今天,略有不同。
②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
③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神,奔向学校。
④一天很快地在挂念里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已在遥远的地方等待落下,而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眼。
⑤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
⑥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
⑦很快的,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我细心地浇水,呵护;太阳花在满怀的期待里成长。
⑧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转眼临近期末考试,以学习为主的我并没有发现遗忘了什么。
⑨终于考完了,我扔下书包,亲近久违的蓝天,阔别的草地,可心里总有块地方空着,似乎是我忘记了什么。
⑩我开始清理房间,准备度一个快乐的寒假,拉开窗帘的那一刹那,我像是忽然请.醒起来,窗台上本该有一片彩霞,我的太阳花!可是,一切都不一样了,枯黄的枝条在花盆里盘旋,有的已经伸出盆外,唯一的一个花蕾垂着凋零的脑袋,显然是不会不再开放了
11依旧是秋天,依旧是夕阳西下,那给我灿烂的太阳花,今日却分外凄凉。它安静地伏在窗台上,定格在枯萎的瞬间,世界从此与它不再相关。我有了很深重的负罪感,是因为我的爱,它才来到我家,而又是因为我的疏忽,它才过早地走了。这一切,都是我犯下的错误,不可挽回了。轻轻地把太阳花埋在地里,我走了。身后是去年同它一起开放的同伴,今天它们的绚丽,对我来讲,似乎是批判,我的爱,错了。
12转身的瞬间,我想起好多过去的事,好些东西都像太阳花一样可惜,我爱它们,便固执地将它们放进自己的空间,可到了最后,我总是不能很好地继续爱下去,以至于对我来说触手难及,而别人也无法得到。
13其实很多时候,爱,是一种错误。
文章多处描写了太阳花,分别是草地上的太阳花;我照料窗台上茂盛的太阳花;我疏忽窗台上的太阳花,前后形成,突出了主题。
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写得有情趣,请你展开想像再续写一个拟人句,要求与前面的句子保持连贯,情昧和谐。
很快的,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蓓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

将第⑦段“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改为“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每天每夜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这样改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第⑩段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修改后将改正的句子写在下面。
第11段“我”反省说:“我的爱,错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我”错在哪里?文章最后说:“其实很多时候,爱,是一种错误。”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