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 D.SO2通入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Na+、Cu2+、SO42— |
| B.在c(H+)/c(OH—)=10—12的溶液中:K+、Ba2+、Cl—、ClO— |
| C.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Na+、Cl—、NO3—、CH3COO— |
| D.pH=0的溶液中:Na+、NO3—、S2—、Cl—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 B.图2表示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 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 |
| 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
| 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t时V正<V逆 |
Na2O2、CaC2都能与水反应,且反应中都有气体放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B.生成的气体均为氧化产物 |
| C.反应物水均作氧化剂 | D.反应均放热 |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因此可用作原电池反应原理 |
| B.“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
| C.铁粉、硅胶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
| D.铝表面可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因此可用铝容器盛装稀硫酸 |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
固体变黑膨胀 |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 B |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
无明显变化 |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
| C |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
产生气泡 |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
| D |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
粉末变红 |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