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结束以后,中国两次致函联合国,坚定地表示,中国高度评价和支持哥本哈根会议决议的立场,并且申明中国列入支持《哥本哈根协议》的名单国。中国政府的上述态度和做法,表明
A.国家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B.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以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绚烂的影像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不同民族文化只有个性没有共性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稳,越来越快。现要求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理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③文化继承与发展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体化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今年10月,一篇名为《老外吐槽娶中国老婆的下场》的博文非常红,该文以美国丈夫的经历描述了娶中国太太的痛苦下场。其中包括“逼着孩子学习,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鸡爪子、猪耳朵等啥都敢吃”。一位中国人写了博文《谁说娶中国老婆很痛苦》对此逐条批驳。他认为,为孩子前途着想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下手“狠”但恰恰体现了奉献精神,啥都敢吃意味着会烧菜不挑食。产生这种差异的文化原因是()
A.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
坐落于兰州金城关文化风情园区的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中集纳了兰州市4个国家级、18个省级和1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黄河水车、兰州四合院、兰州太平鼓、兰州鼓子、兰州刻葫芦、兰州泥塑、羊皮筏子等,并以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展演等手段一一呈现。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血脉 |
2012年,兰州市推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语,重点打造以黄河文化园、金城关创意文化产业园、青城古镇景区改建等为核心的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和以兰州水车节、甘肃少数民族专业文艺会演等为核心的精品文娱活动项目。2012年前9个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65.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07亿元。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