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____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__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____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________%。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___________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Ⅱ.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的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的因素,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体细胞和老年男性体细胞,进行了如下三次培养(细胞增殖),请仔细观察图并分析回答:
(1)巴氏小体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在观察前必须对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
(2)第一次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实验结果是:老年男性体细胞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细胞的分裂次数相同。这说明细胞的衰老与环境___________(“有关”、“无关”)。骨髓瘤细胞与实验中进行增殖的细胞相比较,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4)第三次实验结果有二:其一是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与年轻女性的体细胞融合培养,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位于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与③在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只有磷酸基、不同的基团只有五碳糖 |
B.①为启动上述过程必需的有机物,其名称为RNA聚合酶,①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
C.上述过程不会发生在根尖细胞的线粒体中 |
D.转录完成后,④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
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 |
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几率是1/8 |
C.丙图有可能是并指症或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 |
D.家系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
表现型正常的一对夫妻有一个患白化病的色盲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A.1/3 | B.5/6 | C.1/4 | D.1/6 |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短食指的概率为()
A.![]() |
B.![]() |
C.![]() |
D.![]() |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
甲(顶生)×乙(腋生) |
101腋生,99顶生 |
甲(顶生)×丙(腋生) |
198腋生,201顶生 |
甲(顶生)×丁(腋生) |
全为腋生 |
A.顶生;甲、乙 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