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
|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 B.耕犁技术的成熟 |
| C.精耕细作的开始 | D.单位亩产量提高 |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三大改造的开展 |
|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D.一五计划的实施 |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建立发展多种经营体制 | B.消灭封建制度的残余 |
| C.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 D.调整产品的分配机制 |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
|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过 程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 |
| 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
| C.准备、中国共产党、好转、改造、经济建设 |
|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