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对某一历史文献如此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该历史文献应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德国 |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外因主要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常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反映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新中国成立 |
“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抗日战争 |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 A.曲辕犁 | B.耧车 | C.二牛一人耕作法 | D.铁犁冠 |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
|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