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在充分把握科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A市市委提出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广泛征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科教兴市规划的建议,形成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草案》。规划强调,要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以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技术创新的整体跨越;同时对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和企业坚决整治,对节约型、创新潜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大力支持。该规划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市委积极带领广大党员在规划实施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材料二: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这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党的执政方式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2)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上述材料二中你对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认识27题(2小问,共计19分))
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状况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一央视“春晚”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被誉为“国家工程”,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窗口。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所以,央视“春晚”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张国立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春晚前短片中的“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不正确,春节是以农历算的,春晚与春晚之间从来就不相隔365天,如今年到明年羊年的春晚就是384天;“沧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饰。
材料二“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的心灵寄托与情感诉求,也是历届春晚不变的主题,春晚已成为联系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回顾春晚三十多年,时代在影响着春晚,春晚也引领着时代。为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届春晚都在追求一种超越,每次演出都追求突破与完美,春晚也从一个只属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梦想之地,春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尽管如此,春晚也难以走出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
材料三 30年春晚,从小到大,从简朴到华丽,从惊喜到鸡肋,留给后来者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少,留给观众挑剔的话题越来越多。“创新”成为每一届春晚导演的努力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要求春晚在汉字的使用上应该精益求精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3)请你说出春晚创新的两条辩证法依据。
材料一 2014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序幕。稳定物价、收入分配、住房保障等问题备受关注,究其原因在于收入、住房等与民生很贴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某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该省的经济增速同比增长8.5%,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收入增速回落的同时,支出并未减少。专家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必须要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保证收入增速不回落。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要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为此,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保证居民收入增速不回落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说,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中国越发展,就越要开放,我们将继续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包容并蓄,走同其他国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越发展,就越要开放”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阐述“改革永无止境”的道理。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浪费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2008年—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以及粮食进口量在我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
注:据测算,我国粮食仅在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每年餐桌上浪费食物总量价值高达2 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材料二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对人热情,大度不小气。这种观念表现在饮食上就是请客吃饭要量大档次高。这种习俗在如今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就变成了一种浪费现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舌尖上的浪费”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包括大学生。公职人员公款吃喝,不掏腰包不心疼;普通百姓多点菜有剩余,才显面子和身份;大学生不事稼穑、不知辛苦,糟蹋粮食不以为然。《人民日报》曾谈到这样一个细节,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几年前,芬兰央行行长在一次公务接待中,因点了一盘20欧元的鹅肝而被迫辞职。
(1)请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3)有人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责任”,结合材料一、二,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