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大阪大学松永幸大等研究人员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SURA 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游离的核糖体 |
| B.在减数分裂两次分裂的间期ASURA 都可能大量合成 |
| C.缺少ASURA 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
| D.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的变化与ASURA密切相关 |
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
| 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
| 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
|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
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 |
| 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
|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 |
| 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
下图反映了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
|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 |
|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
|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
|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200只 |
|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
|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
|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
|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
|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