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 B.实行分封制 | C.实行郡县制 | D.实行行省制 |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 B.河北 | C.陕西 | D.山东 |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 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 |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 |
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技术门类 |
西方发明 |
上海 |
重庆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1934年 |
天气预报 |
1856年 |
1873年 |
1939年 |
电话 |
1876年 |
1882年 |
1912年 |
电灯 |
1881年 |
1882年 |
1906年 |
汽车 |
1886年 |
1901年 |
1928年 |
无线电 |
1896年 |
1909年 |
1928年 |
A. 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 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 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 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A.电报电信业 | B.水运业 | C.航空业 | D.铁路运输业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 B.街上路人互行握手鞠躬礼 |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 D.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