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 B.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 |
|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 | 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开办工厂 |
辛亥革命后,与“民主共和”并存的爱国进步思潮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体西用” | C.“实业救国” | D.“民主科学” |
近代中国出现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 A.《中外纪闻》 | B.《国闻报》 | C.《申报》 | D.《新青年》 |
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增强了殖民者的实力 |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 |
| C.使世界日益连为一体 | D.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
| A.将中国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工业基地 |
| B.从沦陷区获得巨额的利润 |
| C.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中去 |
| D.从沦陷区掠夺大批物资运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