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 |
| B.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扩大光圈,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 |
| C.在低倍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 |
| D.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而另一部分细胞则较模糊,这可能是由于标本厚薄不均 |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的白眼果蝇全为雄蝇。让子一代
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 ( )
| A.3:1 | B.5:3 | C.13:3 | D.7:l |
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同一祖父)分别在台湾和大陆,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别这一关系,最可靠的 DNA分子来源是 ( )
| A.常染色体 | B.X染色体 | C.Y染色体 | D.线粒体 |
摩尔根成功地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与他当时的研究过程不符合的是()]
| A.以果蝇作为研究材料 | 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 |
| C.他敢于怀疑,勤奋实践 | D.引用荧光标记这一新技术对基因进行定位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 A.生物的形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 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 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
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
不正确的是 ()
| 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 |
| 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
| 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
| 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