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①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①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媐(xī):嬉戏。②瘗(yì):埋葬 ③窭(jù):贫穷。
 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B.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干:求
C.又忌甫以白衣超用 超:超凡
D.与刘公、金公数相左 左:不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人乃耳语甫曰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B.遂言甫于朝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任侠有口辨
  申甫好为行侠仗义之事且口才很好
B.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申甫学习了一年多的兵法,不再钻研佛学了
C.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元兵非常藐视京都,京城的九道城门日夜都关闭了
D.独帅麾下营娘娘山

  刘公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扎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时的申甫由于年幼无知而拒绝了道人向他传授八阵图之术。
B.申甫学兵书,见解高超非其他门客可比,而受刘廷传赏识。
C.得到权臣举荐,被皇帝授予副总兵的申甫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国家危亡,申甫上阵,身中数十箭而死,却受指责,令人叹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转北地都尉。
初,赵王伦为关中都督,氐、羌反叛,太守张损战没,郡县吏士少有全者。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光以兵少路远,自败没。会梁王肜遣司马索靖将兵迎光,举军悲泣,遂还长安。肜表光"处绝围之地,有耿恭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奖劝"。于是擢授新平太守,加鼓吹。
陈敏作乱,除光顺阳太守,加陵江将军,率步骑五千诣荆州讨之。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时江夏太守陶侃与敏大将钱端相距于长岐,将战,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使光设伏以待之,武陵太守苗光为水军,藏舟舰于沔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东奔魏兴,殷亦弃官而遁。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燕唱言曰:"汉中荒败,迫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正冲曰:"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绥抚荒残,百姓悦服。
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之。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光从邈言,使居成固。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光又信焉。遣邈众讨运,不克,贼遂大盛。光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以兵少路远,自败没分:料想
B.呵燕令出,斩之以徇:示众
C.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之距:拒绝
D.光城固守婴:环绕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光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
②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
③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
④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
⑤呵燕令出,斩之以徇。
⑥光从邈言,使居成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氐族、羌族反叛,张光在太守张损战死的情况下,带百余人坚守马兰山北,孤军奋战,连续几次出奇兵打败敌人,突围而出。
B.讨伐陈敏乱军时,张光率五千兵马参战,与友军密切合作,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讨伐邓定时,张光斩杀了与贼人勾结的张燕,才逐步平定了战乱,安抚了百姓。
D.抵御李运、杨武时,张光因轻信晋邈,最终固守孤城,内外交困,愤激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⑵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不首目送之延:邀请
B.务弘俭约,百姓之赖:依赖
C.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美令:美好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④李君虚惧而奉旨。
⑤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
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
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
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注:①座主:主考官。 ②珰:宦官。③时行:指申时行,明代官员。④一贯:指沈一贯,明代官员。⑤赓:指朱赓,明代官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左赞善旋:不久
B.先朝典制稽:考察
C.鲤力言非故事故事:先例
D.赓疏乞留鲤,不报:报答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沈鲤“鲠亮”的一组是()
①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②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
③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④至鲤,一切格之
⑤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⑥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鲤很有远见和谋略。师尚诏作乱,攻占归德又向西逃去后,沈鲤估计贼人还会再来,于是告诉驻守大臣严加防守,后贼人果然返回。
B.沈鲤很有才学。他曾非常详尽地解释《太子颂》的大义。神宗即位,讲官中只有他的陈说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得到皇帝的赞赏。
C.沈鲤关心百姓疾苦。在皇帝因担心旱灾而想要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时,沈鲤怕增加百姓负担而向皇帝进谏。
D.沈鲤忠君爱国。八十岁的时候,皇帝派遣官吏探望他,他不仅上奏答谢,而且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2)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柬之传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而以王佐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年七十余矣。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时突厥默啜有女请和亲,武后欲令武延秀娶之。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忤旨,出为合、蜀二州刺史。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险瘴,到屯辄死。柬之力陈其弊,疏奏不纳。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陛下求文章资历,今宰相李峤、苏味道足矣。岂文士龌龊,不足与成天下务哉?”后曰“然。”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即召为洛州司马。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曰:“臣荐宰相而为司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后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崇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即日召见,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
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以功擢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公,实封五百户。不半岁,以汉阳郡王加特进,罢政事。柬之既失权,愿还襄州养疾,乃授襄州刺史。临行,中宗为之赋诗祖道,又诏群臣饯于定鼎门外。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 以遏湍怒,阖境赖之。又恳辞王爵,不许。俄及贬,又流泷州,忧愤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授一子官。柬之性刚直,然于学,论次书数十篇。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以王佐之期:约定
B.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故事:先例
C.汉水涨啮城郭会:适逢
D.然于学邃:精深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张柬之刚直”的一组是()
①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②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
③柬之力陈其弊,疏奏不纳④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
⑤又恳辞王爵,不许⑥虽亲旧无所纵贷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柬之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他先后担任清源县丞、监察御史、凤阁舍人等职务。
B.张柬之先后得到狄仁杰、姚崇的推荐,逐渐被武后赏识并担任重要官职。
C.张柬之启程前往襄州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命令群臣在定鼎门外为他饯行。
D.张柬之死后,景云元年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他唯一的儿子也被授予官职。

把教材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3)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