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国答问题
江神子①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筵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②湘灵,古代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唐代诗人钱起写有《省试湘灵鼓瑟》诗,内有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上片以写景为主,但又不纯是写景。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分)
           ▲                 ▲                ▲              
(2)下片写音乐,写出了怎样的乐曲特点?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4分)
           ▲                 ▲                ▲              
(3)请赏析下片“人不见,数峰青”所具有的意境特点。(3分)
           ▲                 ▲                ▲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做主的现实。
C.“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最后两句,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着革命的旧中国运用借喻的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气势。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_________________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于树的神采。
第一节中第_________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而第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_________。
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__________感。
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请简析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颔联常为人击节称赞,请说说它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说项羽“沽名”。请根据《鸿门宴》说明项羽“沽”的是什么“名”,项羽“沽名”的结果如何。
毛泽东说“不可沽名学霸王”有什么深刻意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著
韩偓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韩偓:晚唐诗人。
韩偓曾说“景状人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请概述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
两幅画景。
请结合诗句筒析此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