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公元前487年,“陶片放逐法”首次付诸实施。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是:( )
| A.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 |
| B.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 |
| C.有盗窃行为的平民 |
| D.伤害主人的奴隶 |
二战期间,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 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 ① 批准而能采取行动, 而你不必为 ② 所困扰。而另一方面, 我从 不为 ③ 所困扰, 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它的支持。题中的①②③对应正确的应当是
| A.①最高法院②参议院 ③下议院 | B.①国会②内阁③议会 |
| C.①内阁②国会③下议院 | D.①国会②最高法院③内阁 |
《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 A.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
| B.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
| C.美国实行联邦制 |
| D.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
|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 A.否决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
|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
|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