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伐恶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②,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③乎
【注】①安期、羡门:指已悟道成仙的人。②阛阓(huánhuì):市场,商场。③藉: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之左曰漓水署:署名
B.盗遁奸革,德惠敷施革:(被)扫清
C.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鉴:明察
D.既成以燕,欢极而贺燕:开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合僚吏,登兹以嬉 B.若与安期、羡门接于物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以其无礼于晋
C.忽焉如飘浮上腾 D.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赞美訾家洲于桂林的灵山秀水中胜景独擅,惋惜其不为人所知,颂扬裴公于惠施德政之余,慧眼独具,建亭于斯,遂使其撮奇得要,景甲桂林。
B.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在对訾家洲亭的景色描绘中,寄寓了自己不遇的慨叹和求荐望举的希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C.本文构思新颖,起始突兀,以表现訾家洲之不凡,然后描写亭景变化奇异,结尾处层层转深,跌宕多姿。
D.本文的风格雄深雅健,简古峭拔,情感表达含蓄隽永,以贬谪期间个人的全部感情观照山水,又借山水的描摹以传达心境,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意境。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至 若 不 骛 远 不 陵 危 环 山 洄 江 四 出 如 一 夸 奇 竞 秀 咸 不 相 让 遍 行 天 下 者 惟 是 得 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
答:                                   
(2)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
B.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
C.孔子认为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为了当统治者,只要做了官,一切事情就迎刃而解。
D.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

(2)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教育目的”的理解。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1)、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2),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3),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1)修慝:慝,音tè,邪恶的念头。修,改正。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
(2)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把利禄放在后面。(3)忿:忿怒,气愤。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章里孔子仍谈个人的修养中的三个问题,他对学生提出这一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B.孔子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
C.孔子认为严格要求自己,要指出他人的过错,但不过多地去指责别人,就能除去邪恶的念头;
D.孔子重点强调强调感情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这就可以辨别迷惑。

(2)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孔子强调要“忠信”和“义”,就能提高道德修养,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道德修养”如何提高的理解。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B.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C.孔子认为,仁应以礼为基础,礼应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D.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2)仲弓问仁时,孔子的回答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仁”的理解。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A.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B.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
C.孔子在本章里,赞扬了虽有勇无谋,但能视死如归,成就大事的人。
D.孔子要找的共事之人,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2)“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勇”的理解。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借孟武子问仁这一话题,引出孔子对自己的四个学生仁的评价。
B.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
C.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D.从这段内容可知,孔子在评价人的标准就是“仁”。他把“仁”放在最高的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