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
1944年10月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统帅斯大林对巴尔干半岛的战后控制权做了划分(下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罗马尼亚 |
希腊 |
南斯拉夫 |
匈牙利 |
保加利亚 |
|
苏联 |
90﹪ |
10﹪ |
50﹪ |
50﹪ |
75﹪ |
英国(美国参与) |
10﹪ |
90﹪ |
50﹪ |
50﹪ |
25﹪ |
A.苏联在东欧有明显优势 | B.东欧是“冷战”的前沿 |
C.两大阵营对抗矛盾尖锐 | D.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采取的反法西斯行动是
A.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 | B.通过租借法案 |
C.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援助 | D.签订《26国宣言》 |
“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8年9月同德意共同签订慕尼黑协定宰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有:
①英法自始至终推行绥靖政策 ②英法德意曾一度结成法西斯同盟压迫弱国 ③英法在“二战”爆发前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 ④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结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述关于《洛迦诺公约》对凡尔赛体系所作调整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对欧洲安全问题既使其暂时缓解,又留下隐患 |
B.为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创造了条件 |
C.协约国在政治上未承认德国的平等地位 |
D.有利于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在《凡尔赛和约》签字前,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勒贝说:“一个被剥夺权利的.饥饿的人民是没有工作能力的;一个被强奸的人民不仅自己的一生幸福落了空,而且他也会欺骗强奸他的人。”这表明
A.德国不会在和约上签字 | B.工人阶级反对结束战争 |
C.“和约”激起民族复仇情绪 | D.德国要求修改条约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