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
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依据决定要求,我国将在全国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这一决定的理论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变革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④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根据解放军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时间表,2020年前要中央军委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触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重大举措,从哲学上看表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有利于实践的联系
③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将弱化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我们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多潜能细胞。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过去的一年,习近平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引经据典,很多古语名句富含哲理,给人启迪,下列对古语名句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履不必同,期于适足口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筷子,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民族符号。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感悟到()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②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③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家人爱之中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个人的文化水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