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太空垃圾—人类自设的隐患
①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的垃圾等有害物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蔓延。它     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          还给地球增加一层污染源。其中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垃圾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②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的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罩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骸,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A这些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③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B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千米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它们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力。C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D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戮穿密封的宇航服,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能给宇航员带来生命危险。
④科学家们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则掉在地球上。然而,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置,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落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1978年,苏联带有核装置的“宇宙—954”卫星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宇宙—1402”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幸亏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未造成严重后果。
⑤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定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级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这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它应该放在    (A.B.C.D)处。
为什么说“太空垃圾”是“人类自设的隐患”?
答:                                                                  
根据本文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太空垃圾构成隐患的原因。
答:                                                          
本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1)也许长时间以来,你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起色。你为改变命运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似乎你已无法跨越前方的障碍,但请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有的人胸怀大志,并且很有天赋,却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而没有一些条件来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拼搏,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在多次的打击后,终于他们丧失了信心,意志也被磨灭,那改变命运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3)其实,他们应该去看看大海,看看海风刮起海浪澎湃的景象,看看被礁石击成碎片的浪花不退缩的继续努力。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地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心灵受到一次次打击时,他们应当如海浪一般继续去尝试,去拼搏。
(4)愈挫愈勇和锲而不舍是翻越人生的“火焰山”必不可少的精神。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无法克服所遇的障碍,那么在人生长途中你又怎能一展宏图?
(5)林肯出生卑微,一身孤苦奋斗,厄运连连,屡战屡败,但坚持不懈的他最终成就了辉煌。
(6)林肯也曾为他所遇的困难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至极,担心自己会不再爬起来。林肯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即便我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条件来帮助我,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成功。”
(7)在林肯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很不服气,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而当时的参议员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所以,当林肯首次站在参议院的演讲台上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便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台下的参议员立刻哄笑起来。
(8)但林肯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出色。”接着,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的掌声。林肯并没有因为步入权力的顶峰而以新贵自居,相反,卑微的出身成了他体察民情、为民众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的基石,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9)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失败了再爬起来,重整旗鼓。古今中外,无数伟人都是这样成功的。他们都有着一颗自信、坚强的心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10)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
(11)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12)因此,要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有放弃、不可能、没希望等字眼。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人生的路还长,凡事需要靠自己。所以,不妨抓住梦想与理想,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总有一天你将会从小溪变成大海。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内容。
(1)文章7—8段所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2)“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说说此划线句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名言警句。(3分)
有人说当今部分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挫折的“蛋壳心理”。当然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怒绿
刘心武
那绿令我震惊。
  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三十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精髓。
  改革开放后,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我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都曾以各种风格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
  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
  那绿令我景仰。
文章最后说:“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这棵槐树的绿“非同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
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
本文在写国槐的同时,又为何写什刹海的一株古柳、国外美术馆的绘画?
文题用“怒”来形容“绿”,细读原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最后的风景陈绍龙
⑴岳父日渐消瘦,最后都没法去赴一个学生的约,虽然只是几百米的距离。岳母一脸愁苦,岳父说是肝病又犯了,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
⑵岳母催着到南京做检查,岳父说儿子下个月结婚,喜事,一家人需要高兴。天伦之乐,他在乎这个。妻弟结婚那天,他穿得格外精神,接受大家的祝福,接受众人的闹喜,他的脸叫人用墨汁涂成了包公,他开心极了。
⑶不敢面对的现实果然存在:南京的检查结果,肝癌。
⑷事已至此,一家人一方面商议着为岳父治病,一方面约定要瞒着他。
⑸我们忙着搜寻所有关于肝癌的信息。也怪,平日里不大注意的事,在意了就一股脑儿地向你面前涌,最后跟中央电视台《与你同行》栏目都通了电话,原因是它那儿介绍过有关治疗肝癌的药。纵是岳父一个劲儿地相劝不要费太多的神,我与妻弟还是去了两趟北京。
⑹结果是一个很权威的老医生敲了敲一张几近散架的破桌:肝已类此,为期已晚。
⑺开始家人是不让岳父抽烟的,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平日里不上桌的老鳖螃蟹也成了岳父的家常便饭。岳父像是很开心地在吃,每次吃完饭,都是一头的汗。其实他的胃口极差,且黄疸也是越发的厉害,连耳根都黄了。一边吃还一边招呼我的女儿偎在他的怀里。我们有时在一旁看着,陪着大声说一些不关病情的话。岳父就说过去小城人不喜欢吃这些的,说是没油,买肥猪肉吃。我们都极认真地在听。继而,他从嘴角挤出点笑,于是大家附和着笑……
⑻岳父是教师,教师节这天全校教师合影。岳母便想到家人也该照一张。妻叫我把单位的摄像机借来,说给父亲来一些生活摄像,岂不比照片更好?
⑼我俨然一个导演似的,先是让岳父看书,他平日是最爱读书的了。我又让妻给他倒了杯茶,在他慢慢呷茶的当儿,我把镜头拉近,近乎是一个特写。最后岳父大声地喊家人围到一块儿来,聊天、吃瓜子儿、喝茶……
⑽我尽可能多地录下了一些生活细节,临了,我又把摄像机扛到靠校门口的一块坡地上。两排梧桐树,正对校门,我选定能看到校牌的角度摁动了开关。镜头中,岳父、岳母,还有两个小外甥女,手牵着手,像散步,也像看风景,从坡底向上一步一步地走。我从镜头里看到岳父不停地在说话,努力地笑。阳光越发温柔,给梧桐镀了层金色。青山着翠,淮河如练,被镜头隔开的风景,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里格外的灿烂。
⑾不多日,岳父便离开了我们。整理衣物时在他的内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病历:肝CA,晚期。时间竟在半年之前,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病。
⑿一个人,以自己临终的生命竭力呵护着家的完美与和谐,甚至不皱一下眉头,不大咳一声,终生缄守一个美丽的谎言;一家人,以无可挑剔的完整、美满、谦恭,没有一点磕碰,不存半点伪装,真诚恪守住一个美丽的欺骗!
⒀惟其美丽,谁还会忍心去破坏这道最后的风景呢。
(2005年7期《读者》)
⑴段中“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⑵—⑽段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岳父为什么会竭力去做每一件事?

一家人“真诚恪守住”的“一个美丽的欺骗”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是如何理解“最后的风景”的?
答: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后面的题。
谁染枫林醉 苏更林
(1)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2)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3)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4)“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第(2)节中,杨万里的诗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作者为什么还要引用这两句诗?从文中可以看出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其结构特点是什么?(4分)
答:


枫叶中的花青素是如何形成的?(不超过50字)(3分)
答:


大自然中的植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阅读《妈妈的宿命》,完成后面的题。
一辆商务车停下来,车门打开,孩子们鱼贯而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六个孩子,大的不过十六七岁,最小的看样子不到两岁。高个子妈妈大步流星走在前 面,小的跌倒了,她根本不管,哥哥姐姐们也不去扶,原地等他自己爬起来。那一两岁的小娃娃走路不稳却急急地想跑,不出十步必跌一跤,连跌几跤后,他哇地哭 了。妈妈挥手让几个大孩子先进去,自己原地蹲下,冲孩子张开双臂。孩子止住哭,缓缓爬起来,像一颗炮弹一样射向妈妈的怀抱。
作为旁观者,我几次欲冲上去扶起摔倒的孩子。妈妈亲了亲孩子的脸颊,放下,让他自己走,她跟在后面。300米的距离,孩子至少跌倒了七八次,妈妈一次都没有扶,那份淡定与冷静,让人觉得那孩子仿佛不是她的亲骨肉似的。
老外爱孩子,天性与我们一样,但比较理智,不容易溺爱。绝大多数人家的孩子,到了18岁,就会脱离父母自立门户。给我家剪过草坪的埃文,他放暑假回父母家住了一个月,水电费、伙食费、房租父母跟他算得清清楚楚,分文不少。中国父母断做不出这样“残酷”的事。
老外带孩子,比我们得心应手。表妹说她的邻居连生两个孩子,直到孩子出来学步时她才发现。她几乎听不到邻居家婴儿的哭闹声。后来,她自己有了孩子, 也学着美国人的方式带,才明白过来,老外带孩子真有一套,与我们完全相反:孩子一哭,立马放下不管;孩子乖乖地老实了,才抱抱以示奖励。这样训练过的孩子 很少哭闹,又乖又好带。
想起我当年生孩子,一个娃娃让全家累趴下,别说哭了,孩子哼哼两声,家人都会急忙抱起,又是拍又是哄。
中国的家庭是一个孩子全家带,老外是一人带几个孩子,我见过不少家庭主妇一人拉扯两三个孩子的。这其实也是环境逼出来的,美国人一成年就跟父母拜拜 了,美国父母也没有含饴弄孙的愿望。美国的人工费贵不说,保姆也是按时上下班的,不可能一天24小时给你服务,所以,美国家庭一旦有了孩子,甭管太太是哈 佛博士还是耶鲁博士,统统回家当全职太太。
这又催生了一种无奈,我的中学同学,成绩优异,千辛万苦读到麻省博士,专业是核物理,在我眼里,她可是距离诺奖仅几步之遥的人物。
谁料,就这么一个人物,一结婚,一生娃,活动空间立马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实验室转移到油烟屎尿娃娃闹的家庭小环境来了。
我来美国后找她叙旧,她感伤地说,等孩子们大了,她辛苦读书追求到的真理也全部荒废过时了,早知道是当家庭主妇来的,读个大本就足够了。
有意思的是,她反倒羡慕起我来了,说我玩文字的,笔头只会随着岁月的沉淀而越来越有分量,当十几年家庭主妇后,说不定一飞冲天,成绩斐然。而她,只能缓缓沉入永夜,不再有任何发光的可能。
都说中国妈妈为了孩子失去自我,美国妈妈又何尝不是?一样的牺牲,一样的放弃。
也许,这就是妈妈的宿命。
通读全文,说说什么是妈妈的宿命?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试赏析“孩子止住哭,缓缓爬起来,像一颗炮弹一样射向妈妈的怀抱”这句话中加点语言的妙处。

(2)请用平实的语言说说“而她,只能缓缓沉入永夜,不再有任何发光的可能”这句话的含义。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主要列举了那些事例说明老外对待孩子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中外育儿观念差别很大,你赞成哪种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