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偶然性’是不起作用的。这些偶然性的自身自然地归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中去,同时为别的偶然性所补足。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 |
B.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
C.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
D.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 |
在一份历史文献中,中共中央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决定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 | B.使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D.为签订《双十协定》创造了条件 |
阅读“近代中国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统计表(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
1912—1916 |
1917—1921 |
1922—1926 |
1927—1931 |
各种机器和工具 |
15956 |
39269 |
43074 |
55192 |
表中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A.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B.一战后,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
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 | 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 |
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 | 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 |
哲学史上,有人认为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也有人认为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下列思想家中倾向于后者的是
①老子②王阳明
③普罗塔戈拉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