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使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已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时代,我们不能再要有一个皇帝,这是不必再说的。但我们也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时代意见来一笔抹杀历史,认为从有历史以来,便不该有一个皇帝,皇帝总是要不得,一切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个皇帝,便是坏政治。这正如一个壮年人,不要睡摇篮,便认为睡摇篮是要不得的事。但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前言》
材料二 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提出了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两难:“人类老是在两个交替办法之间翻来覆去。有时候他要想建立秩序,有时候他渴望自由;把秩序和自由合而为一,似乎在他们的力量之外”。而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尽管要真正达到秩序和自由的完全契合是相当困难的,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却必须是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像在其他国家那样一方吃掉另一方,或一方完全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就是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英国发展方式就体现着这种斗争相融的特点。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四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结合秦朝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所述“在婴孩期,让他睡摇篮,未必要不得”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国是如何做到“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试图实现秩序和自由两者的契合”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革命是“传统与变革的融合,是历史长河中的协调之路”的理由。
(4)依据材料四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你是否同意作者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请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文明建设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解放区经济建设上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如何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合作,来与外国资本或中国官僚买办资本进行严重的斗争。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政策,主要是保障私人资本企业在解放区能够获得不少于国民党区私人企业所得的利润,使国民党区域被压迫而趋破产的民族资本家乐于利用解放区原料、市场、劳动力和政府扶助等条件,而移置其资金机器到我们区域来开办各种企业,繁荣解放区的经济。
在有利于发展和繁荣解放区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允许外国资本家到解放区投资,但必须以尊重中国主权与法律为条件。外资可以独办某些企业,约定一定年限(十年至多二十年)由政府收回;也可以合股经营,按股分利。但有重大军事意义的企业,如我们的军事工业,则不应让其经营或入股。
——1946年5月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解放区经济建设和财政金融贸易的基本方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弼时关于解放区经济建设的观点,并分析其国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弼时的经济建设观点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那一晚(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战争。
——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的回忆录
材料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以石油武器支持同以色列交战的国家,在两次提价后,石油由每桶3.01美元上涨到11.56美元,导致西方工业生产下降8.1%,钢产量下降14.5%,并导致大量公司破产,失业人数激增。西方大部分国家开始改变对阿以战争的立场。阿拉伯国家以成功的团结合作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利益的信心和勇气。
——马广东《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武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产生的结果。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妨害了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者废除它。”在《独立宣言》的激励下,美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统治者。1787年制宪会议在临时首都费城召开。参加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都是有产者,其中奴隶主15人,没有劳动人民的代表。经过3个多月的激烈争论,北部工商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达成妥协,共同制订出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而互相制约。但没有制订有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宪法第六条也规定本宪法实施之前的债务,将继续有效。
在宪法制订前美国许多州法都明确规定人权条款。而美国1787年宪法却没有这样做,引起社会广泛不满,不少城市举行了一系列的集会和抗议活动。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通过麦迪逊提出的宪法第1—10条修正案。这个被称为“人权修正案”的法案规定了以下内容: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有言论、集会、出版、请愿等权利。还规定不得任意侵犯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摘编自张大华《美国人权状况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在人权方面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9年美国宪法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战国初期,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吴起对楚悼王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
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起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和改革目的。
(2)根据材料,分析吴起改革的重心并简评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项有关中世纪以前阿拉伯文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和1 9世纪其版图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