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17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
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 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
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 |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privilegia ne irrogant。",意即“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标志着古代世界成文法的诞生 | B.可有效防范个人专权 |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 D.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
亚里士多德说:“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下列为确保实现“所有公民共享”古雅典民主而采取的举措是
A.“四百人会议” | B.“陶片放逐法” |
C.十将军委员会 | D.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
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法国1964年与中国建交)。从中可以看出
A.欧共体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
B.新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已得到恢复 |
C.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中法关系影响很大 |
D.法国与新中国关系正常化走在西方大国前列 |
中共领导人张闻天说:张学良这次行动是开始揭破民族妥协派(指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流派)的行动,向着全国性的抗日方向发展。对妥协派应尽量争取与分化孤立,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发动群众威逼南京,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这表明张闻天
A.实际主张逼蒋抗日 | B.主张抗日反蒋 |
C.揭示了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 D.没能认清当时中国国内形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