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欢 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A.这是一首柔美的小诗,其最大特色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种感官知觉,以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
B.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色彩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 |
C.第二节,诗人则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地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够使心灵“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
D.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出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把自己从欢乐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铁一般冷酷的现实,暗示了现实中没有乐土以及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和彷徨。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24日,第59届联大召开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日本《读卖新闻》在25日的晚刊,《朝日新闻》在26日的日刊都以很小的篇幅予以 “关注”,不约而同地将报道聚焦在“阿拉伯国家缺席这一特别会议”上。 |
B.如果日本已深刻认识到其过去的滔天罪行,那么它就不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不会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不会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辞。 |
C.就个人愿望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名诗人;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
D.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委袁蕾磋叹:几乎所有的影评人都在夸奖《天下无贼》,而实际上该剧“一环强扣一环”的戏剧结构,只是跟着好莱坞大片邯郸学步。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赐予(yǔ)废墟(xū)吮吸(shǔn)累赘(zhuì) |
B.甄别(zhēn)藐视(miǎo)觑了一眼(qù)墓冢(zhǒnɡ) |
C.啮噬(niè)商榷(què)不啻(dì)雏形(chú) |
D.斟酌(zhēn)舐犊情深(shì)暴殄天物(tiǎn)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强(qiánɡ)藐视(miǎo)废墟(xū)战战兢兢(jīnɡ) |
B.阻遏(è)累赘(lěi)彷徨(pánɡ)恪尽职守(kè) |
C.炫耀(xiàn)眷恋(juàn)啮噬(shì)不屈不挠(náo) |
D.商榷(qué)妩媚(wū)不露声色(lù)四肢百骸(hài)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但是,即使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也曾犯过两代间矛盾的错误。 |
B.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
C.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
D.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 |
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 |
B.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
C.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
D.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