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 “十二五”规划建议。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2003年
2009年
年均增长速度
GDP
13.58万亿元
25.73万亿元
10.8%
财政收入
2.17万亿元
5.13万亿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元
13786元
9.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622元
4140元
6.8%

材料二: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追求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奉献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经典著作之后,他本人却对《国富论》受到过度重视不喜反忧,因为他担心政府过分关注“国富”忽视“民福”而产生“不道德情操”。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日前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这说明在“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
名词解释:包容性增长,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
材料三: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领导纷纷下到一线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经济发展意见,A省省长发布了《致A省网民的一封信》。信中表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使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平等沟通成为可能,欢迎网友“拍砖”、“灌水”。
材料四: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当前,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才能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3)辨题:政府允许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就能实现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
(4)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应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个人品德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广东M县曾是众所周知的贫困县。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县政府锐意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成绩斐然。他们的做法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筹资金,修建了遍布全县的“三横四纵”的标准化的柏油公路;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微笑服务活动,积极落实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方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当地特色农业。
结合材料回答:该县政府是怎样履行其职能的?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终放弃引进该项目。
材料体现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少,以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低碳生活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在践行低碳生活时应把握的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 图 2008-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值及增长率

注:2008-2012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速约为9%。
表 2008-201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与废气排放状况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废气排放情况(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
烟尘排放
2008年
0.93
2321.3
901.6
2009年
0.90
2214.4
847.7
2010年
0.81
2185.1
829.1
2011年
0.74
2217.9
1278.8
2012年
0.71
——
——

注: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37。
材料二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