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仅记录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功武略,也传扬着松赞干布、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的旷古传奇。在我们薪火相传的记忆中,既有胡服骑射、关山飞渡,又有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中华民族的历史,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这说明( )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国家和人民之福
③必须十分珍惜和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符合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形成的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火星文”日渐成为年青人中流行的网络语言,并且有向书面语言漫延的势头,对法定文字的使用产生冲击。对“火星文”现象正确的态度是
A.“火星文”只是次要矛盾,不会影响我国文字的发展 |
B.矛盾的对立不利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消除“火星文”与法定文字的矛盾 |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火星文”会冲击法定文字的使用,但冲击不是主要的 |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对“火星文”不必大惊小怪 |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使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绩和进步,是因为
A.矛盾特殊性比普遍性重要 |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
D.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条件下相互转化 | B.处处有矛盾 |
C.时时有矛盾 |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块煤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块煤看起来非常容易,但实际上又非常难,这主要是由于
A.量变比质变更困难 |
B.人们不拥护厉行节约的政策 |
C.人们没有认识节约的重要性 |
D.人们的习惯和认识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在上海成功首飞,这一在我国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标志着我国正式飞入了世界新型民用客机制定国家的行列,为实现我国“大飞机”(目前只有波音、空中客车能够制定大飞机)梦想奠定重要的基础。我国有信心最终制造出自己的大型民用客机,这是因为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旧事物会自然消失 |
B.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
C.量变一定会达到质变 |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