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
|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 
世界各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中期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 年份 | 
   国家 | 
   成果 | 
  
| 1957 | 
   苏联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 1961 | 
   苏联 | 
   第一艘载人飞船 | 
  
| 1969 | 
   美国 |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 
  
| 1970 | 
   中国 |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 
  
| 1971 | 
   苏联 | 
   第一个空间站 | 
  
上述事实表明当时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处于领先世界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里的“成熟”也体现出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渐丰富和发展。下列不属于此时期内容的是()
| A.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 
| 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 
|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 
| D.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两党关系 |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基于这种情况,后来孙中山()
 ①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②思想发生转变,由效法美国转向以俄为师
 ③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④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想法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主要是指毛泽东()
| A.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 
|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 
| C.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 
| D.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促进经济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对话的主题是()
| A.和平、合作、发展 | B.和平、改革、发展 | 
| C.统一、合作、交流 | D.统一、合作、互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