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
|
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国家 |
生态 足迹 |
有效生态承载力 |
生态 赤字 |
国家 |
生态 足迹 |
有效生态承载力 |
生态 赤字 |
比利时 |
5.0 |
1.2 |
-3.8 |
新西兰 |
7.6 |
20.4 |
12.8 |
美国 |
10.3 |
6.7 |
-3.6 |
秘鲁 |
1.6 |
7.7 |
6.1 |
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 ( )
A.0.4 | B.-0.4 | C.2.0 | D.-2.0 |
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
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
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
C.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
D.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
2011年初,陕西省一场为期十年,移民规模远超三峡工程的大迁徙计划正式启动,移出地区主要是地质灾害多发和极端贫困缺水的山区,涉及280万人(其中陕南240万人、陕北39.2万人),预计耗资1 100亿元。读“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小题。陕西省①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平坦,开发历史悠久 |
B.地势较高,土质疏松,便于耕种 |
C.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 |
D.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 |
有关陕西省大规模生态移民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迁出区环境承载力低 |
B.通过移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
C.移民后移出区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
D.生态移民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必然选择 |
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矿产资源的开发②工业化推动城市化③逆城市化现象④产业转移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⑤ |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问题。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2013年11月12日,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后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完成小题。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 |
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
C.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
D.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
该省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以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劳动力的规模 |
B.人口老龄化速度 |
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 |
D.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 |
下图示意2006年辽宁、湖北、贵州、江苏四省部分人口数据,(迁入指数:某地区迁入人口数/全国各地区迁入人口数的总和)。读图,完成各题。图中四地可能为贵州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④人口迁入指数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C.自然增长率高 | D.人口老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