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四条河流河口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四条河流共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雨水补给为主 | B.都位于东半球 |
C.流域内种植业发达 | D.河口三角洲上大城市多 |
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丁河的主要影响因素 ( )
A.人口 | B.径流量 | C.地形 | D.经济 |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问题。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源减少 |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不包括
A.调蓄洪水 | B.航运 | C.发电 | D.旅游观光 |
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
①退耕还林 ②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③跨流域调水④退田还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据统计2002年1月—9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771家,比上年增长33.4%,合同外资额683.8亿美元,增长38.4%;实际利用外资额395.6亿美元,增长22.6%,实现了主要规模指标增长均在二成以上、实际投资额再创历史同期新高。据此完成问题目前,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导致发达国家制造业对外转移,以求降低成本,中国沿海加工制造业已成为外商的重要投资行业,这是因为中国有
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丰富的矿产资源③良好的国际关系④潜力巨大的市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近两年来,在新的一轮外商投资高潮中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全球500强已经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其最终目的是
A.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 B.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
C.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 D.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
读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其中①表示1980年产业结构,②表示2006年产业结构),完成问题。1980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
B.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
C.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 |
D.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
与1980年相比,2006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A.农业发展速度高于工业和服务业 | B.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
C.第三产业发展的最快 | D.工业发展缓慢 |
按照区域的发展阶段划分,2006年该区域处于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B.工业化阶段 |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D.初期阶段 |
《人民日报》2009年7月27日报道: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答问题。新一轮转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
A.劳动力密集型 | B.技术密集型 | C.资源密集型 | D.动力指向型 |
新一轮转移的结果是
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 |
B.增加了生产成本 |
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D.既为转入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 |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所给两图,完成问题。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
B.2009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
C.与2008年相比,2009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
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供应紧张,实现万亿
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限制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