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 |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这说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已名不副实 |
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
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 |
D.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 |
1960年,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就导致美元外流,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由此可知,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 | B.国际贸易的发展 |
C.世界银行的建立 | D.世贸组织的建立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得克萨司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A.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 |
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
C.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
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 |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
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
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
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 |
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