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 B.远小于7.35~7.45 |
C.维持在7.35~7.45 | D.稳定在3~4 |
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W—和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的区段含有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现以基因型为Ww—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非糯性:糯性=1:0 | B.非糯性:糯性=3:1 |
C.非糯性:糯性=2:1 | D.非糯性:糯性=1:1 |
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受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其F1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1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
A.2/5 | B.7/10 | C.3/5 | D.7/9 |
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
B.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
C.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 |
D.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型是纯合的 |
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
B.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
C.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
D.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
孟德尔的成功与豌豆杂交实验密不可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之一是豌豆花大,易进行人工杂交操作 |
B.进行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须在开花前对母体进行去雄处理 |
C.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对其推理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检验 |
D.孟德尔做出了“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