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原来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对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西方的国家干预经济借鉴了斯大林模式 |
| B.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 |
| C.由于片面强调重工业,五年计划不值得效法 |
| D.斯大林开创了全新的工业化模式 |
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其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 B.城市的经济功能在增强 |
| 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明显缺乏理性精神 | B.求善而不在存真 |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清朝修撰《四库全书》后,七座官方藏书楼仿宁波民间藏书楼天一阁规制修建。乾隆曰:“故吾于贮四库之书,首重者经,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且数典天一之阁,亦庶几不相径庭也夫。四库七阁名字均取水傍,虽镇江文宗,外似独异,而细籀其涵谊,则固寓‘江河朝宗于海’之意。”乾隆此话旨在强调()
| A.修撰《四库全书》是盛世文化大典 |
| B.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赞誉和接纳 |
| C.对江南汉族知识分子的政治收买 |
| D.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文化控制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民主制比君主制更进步 |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
| C.必须建立法治社会 | D.希望实行君主立宪制 |
宋词在两宋时期发展并最终成为一种新的固定的文学样式,它相对于唐朝的格律诗更益于自由创造发挥,也更利于音乐创作。当时社会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对此津津乐道。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 A.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众素质的提高 |
| B.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使诗词受到全社会重视 |
| C.工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人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追求 |
| D.音乐的发展要求对古体诗的音韵格律进行改革 |